表面钝化
铁表面上涂过聚苯油漆胺底漆以后就与铁发生作用,使铁表面生成钝化母体层,这是一层致密的钝化层用刀片才能将其剥下,钝化现象是金属相和溶液相所引起的,还是由界面现象所引起的。有人曾研究过机械性刮磨对处在钝化状态的金属的影响。实验表明,测量时不断刮磨金属表面,则金属的电势剧烈向负方向移动,涂料也就是修整金属表面可引起处在钝态金属的活化。即证明钝化现象是一种界面现象。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金属与介质相互接触的界面上发生变化的。电化学钝化是阳极极化时,金属的电位发生变化而在电极表面上形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这些物质紧密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上成为钝化膜而导致金属钝化,化学钝化则是像浓氟碳漆hno3等氧化剂直接对金属的作用而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或加入易钝化的金属如cr、ni等而引起的。化学钝化时,加入的氧化剂浓度还不应小于某一临界值,不然不但不会导致钝态,反将引起金属更快的溶解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即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成相膜理论认为,当金属溶解时,处在钝化条件下,在表面生成紧密的、覆盖性良好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形成独立的相,地坪漆称为钝化膜或称成相膜,此膜将金属表面和溶液机械地隔离开,使金属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呈钝态。实验证据是在某些钝化的金属表面上,可看到成相膜的存在,并能测其厚度和组成。如采用某种能够溶解金属而与氧化膜不起作用的试剂。
小心地溶解除去膜下的金属,就可分离出能看见的钝化膜钝化膜形成的过当金属阳极溶解时,可剥漆其周围附近的溶液层成分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因扩散速度不够快溶解速度慢而有所积累。另一方面,界面层中的氢离子也要向阴极迁移,溶液中的负离子包向阳极迁移。结果,阳极附近有oh-离子和其他负离子富集。随着电解反应的延续,处于紧邻阳极界面的防锈漆溶液层中,电解质浓度有可能发展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