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油漆涂料
容性电流分量研究中的油漆瓷料成分与阻性分量研究中的不一样,其中bi2o3的总量减少一半,而其他添加剂的量保持不变。样品的制造和试验方法与上述研究完全相同,只有两点不大的变动:一是为减小30℃温度下数据的分散性,在测量漏电流以前将样品加热到100℃左右,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二是高温试验只到165℃,而不是175℃。采取这一措施后就把低温段扩展为30~100℃。
而高温段仍保留足够数量的数据点,涂料以便对数据分析。最后,研究的不同的一点是,在本项研究中只进行了600℃/h这一种热处理试验,发现这种样品的曲线的活化能在低温段的活化能有显著的变化。基于以往已经对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的压敏电阻器进行的评价,醇酸调和漆发现了曲线的活化能的变化趋势与之前的研究是一致的。尽管样品的数目减少了,但试验的范围扩展了,可以搜集到同一样品的所有三种电流的i-t数。叙述了搜集这些数据的方法活化能的计算也是按照对阿伦尼乌斯方程的最小二乘方拟合得出的。与之前研究一样,把这些数据划分成两个温度区段:高温段和低温段。即使压敏电阻器的研究成分不相同,但其i-t特性并不变化,并且曲线有着与之前观察到的有所不同,这正是划分两个温度区段的依据。既然两种电聚氨酯漆流的转折点出现在同一温度,因此可以相信支配这两种电流的特性的机理是相同的。曲线在低温段的斜率变陡了。
这一点与前面的研究是完全符合的。至于ic,热处理后的斜率也发生了变化,但完全是相反的变化。首先斜率的变化表现可剥漆表现在高温段,而不是在曲线中所看到的在低温段,其次,热处理后的斜率不是变陡了,而是变平坦了。这是在本项研究中最有意义的观测结果。曲线被画成一条平滑曲线,以便将他与另外两条曲线区别开来。正如所预料的那样,他的量值在所有温度下都是大于ic的。这些特征在图中所表示的两防锈漆个电压值下都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