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油漆活化能
得出如下结论在600℃和700℃热处理的油漆样品在高温段的 能没有明显差别低温段的活化能,未热处理的样品与500℃热处理的样品之间没有明显差别,但未热处理的样品与600℃热处理的样品之间则有显著差别3.低温段的活化能,在600℃和700℃热处理的样品之间没有明显差别,涂料但500℃和600℃热处理的样品之间有明显差别这样在低温段的活化能,在500℃以下热处理,都没有什么变化。
在600℃热处理,活化能明显增大,而且这个活化能值在热处理温度高达700℃以前都保持不变,再进一步提高温度到800℃时,低温段的活化能明显减小。至于高温段,在热处理温度低于700℃时,活化能都保持不变,但热处理温度高达800℃时高温段的活化能也明显减小。醇酸调和漆最显著的特征是,在600~700℃热处理的样品的低温段活化能突然增大,这一温度范围也正好是绝大多数稳定压敏元件烧成后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利用热刺激电流作为热处理温度的函数进行研究,也证实了正是这一温度范围内热处理的样品,他们的活化能为0.26时的陷阱密度最小,严密元件的稳定性也最好。聚氨酯漆陷阱活化能—0.26,以及由ig-t曲线方程式所得的活化能---0.244,这两个数值的相符性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近年来有关正电子泯灭光谱学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就是当温度高于600℃而低于800℃时负电性的粒界缺陷的浓度锐减。
在这一热处理温度范围内,证明界面态的密度也是减小的。最后,关于热处理的缺陷模型也指出: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由于填隙zn向外扩散到达粒界可剥漆,因而消除了亚稳势垒所有这些研究结果都集中到这样一个结论,即在这样的热处理温度下,压敏电阻器的粒界发生了一些基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压敏电阻变得稳定。基于这样一些观测结果,对于所研究的压敏电阻器而言,600~700℃是独防锈漆有的最佳热处理温度,这一点是毫无怀疑的。